一毽钟情,他因为热爱所以坚持
本文转自:大河报
一毽钟情,他因为热爱所以坚持
郑州毽球首位国际裁判樊朝辉推广毽球入万家
樊朝辉
樊朝辉推广毽球运动资料图
樊朝辉在比赛期间的资料图
清《百子团圆》图册中的孩童踢毽子场景 (国家图书馆藏)
□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韩懿亭 文 受访者供图
2025年6月25日,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毽球预赛赛场上,作为河南省代表团的领队,樊朝辉老师站在场边,目光中满是对毽球运动的热爱与执着。这位从事毽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三十余年的老将,与毽球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“我热爱这项运动,并且会一直坚守下去。”樊朝辉在赛后采访中,深情地告诉记者。
与毽球的初期结缘,始于河南省省直中学
在郑州,提到毽球,樊朝辉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。他是河南省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副会长,一位出色的毽球教练员,更是一名国际级毽球裁判员。谈及与毽球的缘分,樊朝辉老师的记忆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。
“那时候,我刚从天津体育学院毕业,分配到了河南省省直中学。”樊朝辉微笑着回忆,“河南省省直中学是河南省第一个毽球传统项目学校,也是我与毽球结缘的地方。”
在河南省省直中学,樊朝辉首次接触到了毽球,后来随学校改迁至郑州市第六十一中学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学校获得全国毽球运动示范学校。“毽球这项运动真的很有魅力,它既有羽毛球的场地要求,又有排球的规则,还融合了足球的技巧。”樊朝辉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毽球的赞美。
从零开始,一步步前行推广毽球
怀揣着对毽球的热爱,樊朝辉开始研究毽球的踢法和比赛,并着手进行毽球的推广。“毽球是我们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,它值得被更多人看见,被全世界看见。”樊朝辉坚定地说。
然而,推广之路并不平坦。回忆起早期的艰难,樊朝辉感慨万千:“那时候,教育部门还没有开始组织毽球比赛,我们只能先发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,动员同学、朋友等身边的人和单位做起,组织带领毽球运动员到学校去,一家一家地进行推广,给人家讲课,免费训练,帮人家组队。”
正是凭借着这份热爱和坚持,樊朝辉和他的团队逐渐将毽球推广开来。从最初的几所学校,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进来,毽球在郑州逐渐生根发芽,成为了一项备受喜爱的运动。
“国潮”来袭,毽球是一项老少咸宜的运动
毽球由中国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踢毽子演化而来,它价格便宜,重量轻,携带方便,不受场地、年龄、性别和水平的限制。在樊朝辉看来,毽球是一项老少咸宜的运动。
“对学生来说,毽球能锻炼他们的跑、跳、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。”樊朝辉解释道,“对老年人来说,踢毽球能活动脚部、踝关节和髋关节,对身体各个部位都有锻炼作用。”
他笑着补充:“毽球与身体的接触面很广,可以通过脚内侧、脚外侧、正脚背,甚至膝盖、大腿、额头、胸部、腹部等部位接触毽球,锻炼得非常全面。”
提醒老年人,踢毽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
在推广毽球的过程中,樊朝辉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参与情况。他提醒老年人,在选择踢毽球时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。
“踢毽球时,一条腿支撑,另一条腿悬空踢,这对支撑腿的膝盖有一定压力。”樊朝辉关切地说,“所以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动作,循序渐进,不要一开始就做过激的动作。”
他建议老年人在踢毽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,踢球的动作要多样化,不要仅限于盘踢。同时,他还鼓励老年人在踢毽球的同时,参加一些像太极拳、健步走、广场舞等轻缓的项目,对身体进行全面锻炼和保护。
“老年人踢毽球啊,不提倡起得过早。”樊朝辉笑着说,“一般八九点开始,踢到十一点左右,一次以一两个小时为宜。但这一两个小时不是一直在踢,而是循环着踢,大家轮流上场,中间要注意休息。”
从20多岁与毽球初遇,到如今成为河南毽球界的领军人物,樊朝辉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诠释了热爱与坚守。他身体力行地推广毽球运动,筹建协会组织、带学生、办比赛,为毽球在郑州、在河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“毽球就像是我生活中很重要一部分。”樊朝辉深情地说,“它不仅让我获得了健康,更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。我会一直坚守下去,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运动。”
在樊朝辉等众多毽球人的努力下,毽球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绽放出了更加绚丽的光彩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毽球这项运动中来,共同享受毽球带来的快乐与健康。